(轉貼自股市寫真集--作者:maka) 2005-10-16 17:15:27
克氏在戰爭論中花了不少篇幅解釋方法主義,方法主義或稱方式主義,原則主義,意味找出能普遍運用的方式方法,在實戰中運用這些方法.
軍事上有許多原則,例如不用騎兵去碰撞完整步兵,大軍未行糧草先行,內線防禦原則,兵力節約原則,必留預備隊等等; 也可能是細節上如崗哨要如何配置,野營的程序,往往可以變成許多規則手冊.
股市中也有許多方法原則,例如:多頭是高點屢創新高,低點愈墊愈高,空頭反之; 拉回量縮有利空頭,低點帶量意味承接量;高點必帶大量,低點凹洞量; 黃金交叉; 死亡交叉,還有很多股市格言等等.
方法原則有其必要性,在戰爭中,不能要求所有軍官都是將才必須讓許多人知道該做什麼,既使軍事上的方法原則都是名將,或政府,或學者所創的,運用方法原則在歷史上失敗的例子屢見不鮮.股市的方法原則是一種經驗知識的累積,非公權力創造,其可靠度更低,但若不去熟悉一般的方法原則,在股市中更是無所適從,理想的狀況是投資人能熟悉這些方法,又能隨時代環境的改變修改甚至創造自己的方法,那就是名將的境界了.
舉例而言,今年六四八一高點時日均量只有一千億,最高點六四八一成交量只有一千多億,兩年前總統選前七千兩百點的日均量卻是兩千一百億, 高點是量所累積出來的,股市行之已久的格言是高點必有高量,過去台股似乎也沒例外,但行情卻在例外中下滑了. 筆者熟識的前輩在回檔中去搶反彈,結論只有人云亦云的一句:台股真的變了.
方法原則必須熟悉,但不可拘泥成教條,難就難在這.
方法原則在股市中誤用頂多是輸錢而已,在殘酷的戰爭中卻要以數萬人命做證明.方法原則到極致成為形式主義.
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索穆河附近,德英戰壕相對著,那是在七月的艷陽中,經過了炮擊之後,英軍發起了六萬人的衝鋒,他們離開戰壕,每人負重六十六磅,他們排列整齊,搞起了十八世紀的形式主義,肩並著肩,抬頭挺胸,整齊如一,上刺刀,槍尖向前,排列的像一排排保鹷球,風中響起悲壯的蘇格蘭風笛聲,(各位有看過梅爾吉勃遜的決戰時刻就了解),不同的是1916年有機槍,手栓步槍距離四百碼, 英軍一個個倒下,像麥草一樣排列整齊地倒下,至夜裡許多營已不滿百人, 是役英軍死亡兩萬三千人.後人無法想像,自認為最優秀民族的英國人會幹這種蠢事, 難怪泰晤士報會形容軍頭是殺嬰者了(指年輕男性大量死亡,初生嬰兒極劇減少).
股市中方法很重要,但要記住隨時代環境改變更重要.
- Oct 16 Sun 2005 18:48
戰爭論之方法主義與股市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